谢有顺教授解读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

发布人:360环球在线注册 发布时间:2013/03/25 点击次数:

11月9日下午,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教授应邀在翠华西校区作题为《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》的学术报告。张瑞年教授主持报告会。

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,搅动了中国文坛,引发读者对莫言和诺贝尔文学奖的空前热议。谢有顺说,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,原因在于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公民,更因为中国人对于诺奖有着深厚而纠结的情结。他肯定了莫言的成功,提出莫言的成功源于他以中国厚重的乡土人情为土壤,汲取了不竭的创作源泉,这也是莫言作品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莫言作品所体现的喧哗与燥动,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,充满了东方迷人的神韵。他对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批判莫言的种种言论表示不赞同,认为国人不应该过分政治化、偏激化地解读莫言。谢有顺强调,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文学最高奖,可能会遗漏好的作家,却绝不会让一个差的作家站在领奖台上!他还以苏东坡、王安石为例指出文学大于政治超越政治,文学是永恒的。

谢有顺教授从诺贝尔奖的评审制度等方面说明“这是值得尊敬的奖项”,并详细谈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和作家所应具备的要素:一、作品必须写乡土;二、作品须具有社会批判性;三、用现代手法写作;四、作家必须有自己的写作理论和思想。他以莫言的作品为例说明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价值观非常贴合,并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莫言作品的独特风格:一、感官彻底解放。在莫言的文字中,人们看到一个热闹的、有血有肉的世界,在文字普遍苍白无力的当今中国,是莫言引领了感官的全面解放。二、语言凌厉凶猛。莫言通过向世人揭露血淋淋但却真实存在的黑暗与丑恶来警示国人,告诫国人。也正是这种追求才促使莫言不断寻找新的表达、叙述和理解世界的方式。在当今文学普遍欧化的时代,莫言却上溯至本民族传统文学中寻找资源,如传统戏曲茂腔、章回体和书信体的运用等都贡献了新的艺术经验。三、精神体量非常庞大。莫言的作品具有庞大的精神体量,是顶立在天与地之间的。

谢有顺表示,莫言的获奖对认识中国文学和艺术思考具有重大意义。“我认为这是文学的胜利,但这不是主流文学的胜利!”谢有顺的观点相当犀利。他认为,莫言的文学不是主流,却是中国文学的希望,是中国文学多元化的重要标志,中国文学需要容纳莫言。莫言的作品大量使用了被新文学摒弃的传统文学叙事方法,因而莫言的获奖不是中国新文学的胜利,也不是白话文学的胜利。他认为在文学语言中充分利用方言可以使作品更丰富多彩,更具有泥土气息和身体气息,以普通话为蓝本一统天下的白话文学创作需要反思。

讲座最后,谢有顺以问答的形式与师生互动交流,耐心详细地解答了师生提问。谢有顺以渊博的学识、严谨的治学态度、智慧幽默的语言博得师生们的尊敬和欢迎。

版权所有  ©  360环球在线注册 - 环球360手机版登录入口